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8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55篇
预防医学   9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4篇
中国医学   138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Introduction: Ischemic stroke is becoming a primary cause of disability and death worldwide. To date, therapeutic options remain limited focusing on mechanical thrombolysis or administration of thrombolytic agents. However, these therapies do not promote neuroprotection and neuro-restoration of the ischemic area of the brain.

Areas covered: This review highlights the option of minimal invasive, intra-arterial, administration of biological agents for stroke therapy. The authors provide an update of all available studies, discuss issues that influence outcomes and describe future perspectives which aim to improve clinical outcomes. New therapeutic options based on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nteractions following an ischemic brain event, will be highlighted.

Expert opinion: Intra-arterial administration of biological agents during trans-catheter thrombolysis or thrombectomy could limit neuronal cell death and facilitate regeneration or neurogenesis following ischemic brain injury. Despite the initial progress, further meticulous studies are needed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clinical use of stem cell-induced neuroprotection and neuroregeneration.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丁香茄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丁香茄中挥发油,用GC-MS法测定和分析其化学组分。结果共鉴定了19个成分,占总峰面积的96%,按相对峰面积计,其中含亚油酸为62.8%,总脂肪酸和其他酯约占72%。结论丁香茄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脂肪酸,为开发利用丁香茄资源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GC-MS法分析吴茱萸果实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不同方法提取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索氏提取法和超声提取法对吴茱萸果实挥发油进行提取,用GC-MS法测定,结合NIST05数据库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鉴定,并采用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峰面积。结果 3种不同方法提取吴茱萸果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分别分离鉴定出57、51和38个组分,共有成分25个,其中主要成分为β-月桂烯、β-罗勒烯、α-蒎烯、β-芳樟醇、[1S-(1α,2β,4β)]-1-乙烯基-1-甲基-2,4-二(1-甲基乙烯基)-环己烷、石竹烯、吉马烯、α-布藜烯和氧化石竹烯等。结论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索氏提取法得到具有一定药理活性的石竹烯、α-蒎烯、榄香烯及β-罗勒烯等成分时,能够达到同样的提取效果。因此可以综合考虑所需要的组分而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4.
栀子果实含有挥发油类成分,不同炮制品的栀子挥发油种类和比例相差甚远.该实验以生栀子、炒栀子、焦栀子、栀子炭等4个炮制品种为研究对象,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结果生栀子、炒栀子、焦栀子、栀子炭中的挥发油质量分数分别为1.2,1.0,0.9,0.7 μL·g-1.以GC-MS技术鉴定并比较了4类栀子饮片挥发性成分差异,共124种挥发油成分被鉴定,其中生栀子中鉴定53种,炒栀子54种,焦栀子32种,栀子炭43种;根据峰面积归一化法分析,其分别占各栀子饮片挥发油总量的93.85%,92.01%,91.59%,90.81%.该文用GC-MS分析栀子不同炮制品种中挥发油成分组成及其含量变化,为阐释栀子饮片炮制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毛血藤根茎的挥发性成分,为毛血藤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毛血藤根茎的挥发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99个化学成分,鉴别出60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68.598%,其主要成分为柏木脑(7.001%),麝香草酚(5.948%),己醛(4.593%),双戊烯(3.708%),芳姜黄酮(3.438%),壬醛(3.256%)等。结论:本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毛血藤根茎的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为毛血藤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灭菌方案对纤维支气管镜活检钳的消毒效果。方法:对环氧乙烷消毒、戊二醛浸泡消毒及高压蒸汽灭菌3种消毒灭菌方案对纤维支气管镜活检钳的灭菌合格率、污染率和使用年限进行效果比较。结果:环氧乙烷消毒法的合格率高于戊二醛浸泡消毒和高压蒸汽灭菌消毒法,且污染率也显著低于另外两组,器械使用寿命显著延长。结论:低温环氧乙烷灭菌法对纤维支气管镜活检钳的灭菌效果好,且污染率较低,使用寿命更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影响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的因素,找出原因,及时纠正,保证灭菌的质量.方法 排查指示物质量是否存在问题,PCD装置是否存在故障,蒸汽质量是否合格,灭菌器密闭性是否完好等原因,同时做程序分析,查找批量监测频繁不通过的原因.结果 指示物、PCD装置、蒸汽质量及灭菌器的密闭性不存在问题,抽真空深度和脉冲高度不足,是造成批量监测频繁不通过的主要原因,通过调整最终批量监测通过.结论 排气阶段的抽真空深度和脉冲高度对空气的排出有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最终的灭菌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高压蒸汽灭菌法对三七药材中3种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灭菌处理和非灭菌处理的三七药材细粉中的指标成分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进行含量测定,记录2种处理方式各指标成分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三七药材细粉经高压蒸汽灭菌后指标成分含量显著降低,不宜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Zr4+对大鼠牙髓干细胞增殖及矿化功能的影响。方法四甲基偶氮噻唑盐(MTT)检测Zr4+对牙髓干细胞增殖的影响,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法检测其对牙髓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Zr4+在1×10-9-1×10-5m01/L的浓度范围内均能够促进牙髓干细胞的增殖及分化。结论锆离子对牙髓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具有促进作用,含锆物质适于应用于口腔护理。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结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外科楼地下二层漏水问题,对排水管道锈蚀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高温蒸汽灭菌器排水管道的设计与施工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